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制造学部智能光子制造研究中心,北京 100124
厚膜正极能够显著提高电池的面积比容量,从而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然而,电极厚度增加使锂离子的扩散受到限制,导致倍率性能降低,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使用515 nm波长飞秒激光在厚度为100 μm的NCM811正极表面制备3D结构,研究了飞秒激光刻蚀工艺参数对刻蚀形貌的影响及刻蚀微结构特征尺寸对NCM811厚膜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绿光飞秒激光刻蚀仅改变NCM811形貌,对其物相组成无明显影响;相比沟槽结构,网格结构既可提供充足的通道促进锂离子的扩散,又可避免正极材料的过度损耗。在高倍率3 C下,织构化网格正极质量比容量和面积比容量分别为92 mA·h/g和1.37 mA·h/cm2,显著高于原始正极比容量(27 mA·h/g和0.58 mA·h/cm2),实现了NCM811厚膜正极倍率性能的提升。
激光技术 激光刻蚀 飞秒激光 厚膜电极 锂离子电池 
中国激光
2023, 50(12): 1202401
作者单位
摘要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聚酮化合物(PKs)作为一大类次级代谢产物,有着重要的生物活性和潜在的应用价值。链霉菌具有合成多种聚酮化合物的潜力,但野生型菌株合成聚酮化合物的产量难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贮藏脂质的降解能为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提供大量的酰基CoA前体,因此,控制好脂肪酸与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通量,有利于促进目标聚酮化合物的合成。本文综述了强化脂肪酸β-氧化途径提高聚酮化合物产量的研究进展,为利用β-氧化途径促进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聚酮化合物 脂肪酸代谢 β-氧化 生物合成 链霉菌 polyketides fatty acid metabolism β-oxidation biosynthesis Streptomyces 
激光生物学报
2023, 32(1): 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计量大学光学与电子科技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LED具有效率高、 体积小、 功耗低、 寿命长等优点, 并且因其具有可轻易实现宽幅光谱调控的特性, 在植物照明领域崭露头角。 植物照明用LED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单色光LED, 另一类是白光LED, 其中植物照明用白光LED可与单色LED混合或者单独使用从而实现植物补光照明。 植物封装用白光LED大部分采用蓝光LED芯片或紫外LED芯片和荧光粉组合实现, 即荧光粉转换型白光LED, 但是光谱集中于可见光偏蓝, 对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明显。 植物对于光的吸收不是全波段的而是有选择性的, 基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光谱的特殊性, 将白光LED光谱的显色性能作为评判其光谱是否适合植物生长所需的光质的标准, 其平均显色指数Ra, 特殊显色指数R9(饱和红光), R12(饱和蓝光)被考虑选择为植物照明用白光LED的主要性能评价参数。 为设计出植物进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 性能良好的能应用于植物照明领域的白光LED, 选用常见商用YAGG为绿色颜色转换材料, 选用(Sr, Ca)AlSiN3为红色颜色转换材料, 并用传统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光谱可调的(Sr, Ca)AlSiN3荧光粉, 并进行了光谱性能分析。 通过将搭建好的LED结构模型导入光学仿真软件并分别引入绿色荧光粉颗粒、 红色荧光粉颗粒以及蓝光芯片的特性参数, 在Lighttools中分别建立了单蓝光LED芯片(450 nm)和双蓝光LED芯片(450+470 nm)激发(Sr, Ca)AlSiN3和YAGG荧光粉组合, 实现了白光LED的光学仿真模型, 研究了两种激发模式下仿真得到的不同色温白光LED的光谱功率分布及其显色性能。 用蓝光LED芯片、 (Sr, Ca)AlSiN3以及YAGG荧光粉组合进行了单芯片和双芯片显色性能差异的封装验证。 通过将Sr0.8Ca0.12AlSiN3∶0.08Eu2+和YAGG荧光粉的混合物点涂在双蓝光LED芯片上进行了白光LED的封装制备, 获得了Ra=91.2, R9=96.1, R12=78.9, 光谱辐射光效LER=126 lm·W-1的高效高显色白光LED其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蓝光和红光。
白光LED 植物照明 光谱调控 WLED Plant lighting Spectral regulation R9 R9 R12 R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4): 106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江苏 苏州 215163
2 复旦大学 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 上海 200433
3 苏州科技城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63
大功率激光治疗过程中, 避免表皮及正常组织的热损伤副作用, 是保证激光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本文采用具有高制冷性能的医用134a制冷剂, 通过对高压储液罐、密闭传输管路、高速雾化喷射装置以及电子学控制等系统的设计, 形成了可与治疗激光不同时序输出、对皮肤和组织进行实时快速冷却的瞬态喷雾冷却系统。通过研究喷洒时间、喷射距离、类皮肤材料温度变化之间的量效关系, 验证了装置的冷却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在20~50 ms喷洒时间内可将组织温度降低40~60 ℃。冷却系统的生物兼容性、耐压性、密封性通过了医疗器械注册检验。并联合大功率1 450 nm半导体激光用于面部痤疮的临床治疗, 189例轻中度痤疮患者在连续治疗4次后治疗的总有效率达873%, 未出现皮肤热损伤。该瞬态喷雾冷却系统可与各类激光治疗设备集成应用, 提高了现有激光治疗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疗范围。
激光治疗 皮肤保护 制冷剂 喷雾冷却 laser treatment skin protection cryogen spray cooling 
光学 精密工程
2019, 27(6): 13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州大学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光学和太赫兹及无损检测实验室, 福建 福州350108
2 福建省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350000
3 英国利物浦大学 电气电子工程系统, 利物浦 L69 3GJ
基于图像压缩传感理论, 在手动式光学单点成像系统的基础上研究了自动式光学单点成像系统。主要介绍了系统中自动编码转盘的设计以及编码块的获取, 采用一系列优化的编码块图案作为测量矩阵, 并利用最小均方差线性估计(MMSE)重构算法进行实验。实验研究表明, 通过7.8% 低采样率即可实现对字符样本的重构。该自动编码转盘系统自动化程度较高, 误差较小, 而且可随意改变测量次数。
压缩传感 稀疏性 测量矩阵 编码转盘 成像系统 compressive sensing sparsity sensing matrix rotating coding disc imaging system 
应用光学
2016, 37(1): 29
曹丽 1,*钱亚骜 1黄燕 2曹娟 2[ ... ]吕正荣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海南大学教育部热带多糖资源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海南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海南 海口 570228
2 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 镇江 212013
3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leveland,Ohio 44106-7207,USA
设计合成了一种香豆素修饰的罗丹明类衍生物L,用作程序型Cu2+与Hg2+检测传感器.采用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光谱考察L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L可以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识别Cu2+.向L溶液中加入不同的金属离子时(Zn2+,Hg2+,Cu2+,Fe3+,Cd2+,Co2+,Ni2+,Mg2+,Ca2+,Al3+,La3+,K+,Na+,Mn2+,Pb2+和Ag+),只有Cu2+的加入会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粉色,并且在534 nm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说明传感器L可以裸眼识别Cu2+.通过紫外滴定得到L可以识别Cu2+的最低检测限为1.9×10-8 mol·L-1.制备了基于L的Cu2+检测试纸,该试纸可以方便快捷的检测水中的Cu2+.通过Job’s曲线和高分辨质谱确定了配合物L-Cu2+之间的结合比为1∶1.另外,若向L-Cu2+的DMSO溶液中加入1 equiv.EDTA,溶液瞬间由粉色变为无色,说明EDTA可以取代L并与Cu2+结合,因此传感器L识别Cu2+是可逆的.另外,向L-Cu2+的配合物中加入Hg2+,溶液会由粉色变为无色(而加入其他阳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这可顺序实现对Hg2+的裸眼识别.通过紫外滴定计算出L-Cu2+ 识别Hg2+的最低检测限为2.9×10-7 mol·L-1.因此该程序型传感器L可以有序的裸眼识别Cu2+和Hg2+.
传感器 裸眼识别 有序识别 铜离子 汞离子 Sensor Naked eye recognition Sequential recognition Copper ion Mercury 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7): 179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分公司, 北京 100038
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4
3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 430205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MR-BPSK(受控旋转二进制相移键控)方法.通过预定义的二进制序列,将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随机进行0°或者90°旋转,所得到的伪QPSK(四相相移键控)信号能够通过传统CMA(恒模算法)进行恢复.采用上述方法,成功实现了2 Gbit/s速率、440 km的无中继传输.
相干检测 超长跨距 二进制相移键控 coherent detection repeaterless transmission BPSK 
光通信研究
2015, 41(3): 16
曹丽 1,2宋新明 1,2黄丽艳 1,2江毅 1,2[ ... ]邓黎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4
2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 430074
3 国家电网公司 信息通信分公司, 北京 100761
对DP-QPSK(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和相干接收技术在低速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实现了2.67 Gbit/s速率的实时传输。实验结果表明, DP-QPSK调制和相干接收技术对无中继ULH(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的OSNR(光信噪比)容限有优化作用。
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 相干接收技术 无中继超长跨距光传输系统 DP-QPSK coherent reception technology ULH repeaterless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光通信研究
2015, 41(1): 9
作者单位
摘要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地理空间信息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2
为探索能够准确反映合成孔径系统成像性能的特征指标,计算比较了三种典型的六孔径阵列的填充因子上下限、截止频率、截止能量比以及相关系数等参数,发现其成像质量主要与调制传递函数(MTF)中低频段的频谱分布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考虑频率高低与频段分布均匀性的加权频段能量曲线,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不同阵列在成像质量方面的差异。为实现MTF中低频段频谱能量最大化,对三种阵列的光瞳结构进行优化,得到对应的中心聚合型阵列。实验结果表明,新阵列在成像质量上明显优于原阵列,填充因子范围也能满足一般设计需求。
成像系统 光学合成孔径 特征指标 光瞳优化 成像质量 频谱分布 
光学学报
2014, 34(11): 111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 100012
由于地球大气的吸收和发射,在空间进行红外观测显得更为重要。弥漫红外空间背景作为空间红外光电探测 的背景噪声来源之一,是决定空间红外观测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红外天文学对于弥漫红外空间背景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硕的成果。本 文基于地面及空间红外天文观测计划的成果,对国际天文界在弥漫红外空间背景性质方面的认识作了综述性的介绍,定量分析了弥漫红外 空间背景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观测特征,并列举了获取弥漫红外空间背景照度数据资料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计算模型的途径。
红外 观测 弥漫背景辐射 infrared observation diffuse background radiation 
红外
2010, 31(2): 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